close
作者:簡楚瑛


壹、 引言

對於幼兒來說,生活中有許多的新鮮事,每一天都充滿了許多的驚奇,
這世界上,每天也有許多好玩而且有趣的事情等著他們去發現和學習。
在幼兒的世界中,生活就是不斷地探索和冒險,
而他們也得以在這樣充滿刺激的環境下學習、長大。
然而,學習的路並非那麼地平順,一路上也佈滿了許多的荊棘等著孩子們去斬除,
身為成人的我們,如何在幼兒遭受挫折的時候予以協助,
如何建立幼兒的學習的自信心,也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媽媽,我不會,我不要做了!」
五歲的安安不耐地把手上的安全剪刀往地上一丟,就開始嚎啕大哭。
任憑媽媽再怎麼鼓勵,他也不願再動手試一試,媽媽很傷腦筋,
因為從安安每次在做一樣工作的時候,只要感到困難,受到挫折就不願意再繼續下去,
常常就是把東西一丟,就開始大哭說「我不會!」。
有時候需要安撫很久安安才願意再試一次,有時候就是直接放棄,不願意再試。

情境二

「來嘛!我們來試試看。」六歲的華華,正嘗試要學習綁鞋帶。
媽媽蹲在華華的身邊,正好言相勸的希望華華可以再試試看。
「不要!」對華華來說,這是一項不簡單的新學習。
他已經失敗了兩次了,他已經不想再學了!
母子倆陷入一片僵局,對華華來說,只要是新的、陌生的學習,他通常都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媽媽和爸爸好說歹說、使用利益交換等方法,常常也都無法維持華華的學習興趣。
最後,他們終於發現,這是因為華華實在太容易被挫折打敗。


參、 原因分析

現在的家長都會發現幼兒常常只要遇到挫折就會退縮、放棄或者是惱羞成怒,缺乏解決問題的耐心;
或是個性非常依賴,只要遇到困難馬上就會討救兵。
嚴重地缺乏挫折容忍力。何謂挫折容忍力?
挫折忍受力(frustration toleration)是指遇到挫折時,所能夠承受以維持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造成幼兒動不動就退縮、放棄的原因可能如下:

一. 過多的失敗經驗

心理學上的研究指出,長期的失敗經驗,沒有得到家長的協助或者是注意,
最後會在幼兒身上產生『習得無助感』。
除了拒絕再學習,凡是沒有嘗試過的事物,也都意興闌珊,沒有嘗試的動力。

二. 失敗原因的歸屬

成人有時會在不知不覺中暗示幼兒,沒有做到就是能力不好,
讓幼兒把自己歸因為能力不佳,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長久下來,自然而然,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就會產生懷疑。

三. 代勞或是責罵的處理方式

成人看到幼兒沒有做好,就直接代勞,沒有鼓勵幼兒再試一次。
或者用責罵的方式,讓幼兒不敢再嘗試,害怕犯錯,最後用哭來解決問題。

四. 太過保護

現代家庭多半生活富裕,少子化的趨勢之下,孩子越生越少,獨生子女的現象多,
造成父母將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害怕孩子會受傷害,太過保護的結果,導致幼兒的挫折容忍力降低。

肆、 建議

一. 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一)避免過度寵溺

現代的父母非常忙碌,有時太過讓孩子予取予求,想藉以彌補無法陪伴幼兒成長的時間。
長久下來,便會養成幼兒要什麼就有什麼,同時卻不懂得珍惜的心態。
此外,因為父母太過寵溺,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張羅好,
因此幼兒自小就會失去嘗試、解決的機會,
最後,幼兒會變得沒有耐心,任性,遇到挫折無法解決的性格。

二、解決策略

『AQ』(Adversity quotient)指的是逆境指數,也就是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代表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幼兒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都有遇上困難及挫折的時候,
例如與同學人際相處、新的功課、新的才藝等等,
如果孩子AQ高,遇上問題時,心態上肯接受失敗,就能夠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朝目標前進;
反之,AQ低的幼兒,遇上問題會採退縮、生氣、放棄的做法,
那麼將來在學習成就方面,可能變成低成就、沒自信、人際差的情況。
所以,培養幼兒的挫折忍耐度(AQ)是值得現代父母重視的學習要件。

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忍耐度?
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給家長,藉以培養幼兒的挫折忍耐度:

一. 成人必須言而有信

大人經常說話不算話,會讓孩子對承諾及大人的話失去信心。
當遇到挫折時,大人給予的建議也會容易受到幼兒質疑。

二. 給孩子適當的目標

別總是灌輸幼兒「你絕對是第一名」、「我最喜歡你考一百分」等,
因為過度膨脹孩子的能力,或是超出幼兒能力的期望,會讓他覺得只有第一名的他,
父母才會喜歡,如果做不到、失敗了,父母、老師就不愛他,
使他不願意面對挫折及失敗,同時也會對於得失太過於計較。

三. 鼓勵幼兒多多嘗試

小時候有失敗的經驗,有時候是一件值得讓父母高興的事情,
因為從小就可以透過挫折學習面對失敗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前提當然是在父母需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之下。絕對不要因為怕孩子失敗,就不讓孩子嘗試,
否則等長大之後,小挫折可能會變成大石頭,壓的孩子喘不過起來。

四. 給予適當的獎勵

當幼兒成功的克服了挑戰,家長可以適度的給予鼓勵和讚美,
但是這些鼓勵必須要具體,例如:具體地說出幼兒良好的表現,
同時也不宜和幼兒用以物易物的心態進行交換。
幼兒面對挫折必須是要發自內心。
而多餘的獎勵可以當做讓幼兒更有動力持續的誘因。


伍、 反思性問題

1.在看過了上述的分析和建議之後,對於未來面對幼兒因為挫折就哭泣的態度會不會有所轉變?

2. 回想過去幼兒在家中或是學校學習的經驗,當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你們的處理態度和方法?
除了上述的建議策略是否還有其他有效的方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IENLAB131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