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簡楚瑛


壹、 引言

現代的孩子生活在這個物資充沛的年代,人人手中資源豐富,
但是也因為得到太容易,反而不懂得珍惜,
如果父母從旁沒有加以指導或是糾正不珍惜資源這種錯誤的觀念,
很快的孩子就會不懂得愛物惜物。
小從手邊的物品,大至身旁的人事物。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這個我不喜歡了,我要把他丟掉。」瑪莉跋扈的推倒地上的積木。
叫傭人把這些玩具丟掉。
「太舊了,我不要。」瑪莉小手一揮,就把手上的芭比娃娃丟還給媽媽。
小小年紀就不懂得愛物惜物,讓媽媽覺得好困擾、也好難過。
總以為瑪莉長大之後就會懂,但是似乎不是這個樣子,
浪費物品的習慣,只有越來越嚴重,一點也沒有好轉的趨勢。

情境二

「小莉媽媽,最近發現小莉都會把自己不想吃的食物丟到馬桶裡」
聽到幼稚園老師,說著小莉最近在學校的行為,媽媽不禁有點驚慌。
怎麼小莉除了不愛惜物品,連食物也這樣糟蹋。
其實小莉在家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小莉總是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剩下不喜歡的就把他留在碗盤中,而媽媽見狀,也不會特別堅持小莉要把自己的食物吃完,
反而就直接幫她收拾殘局。沒想到現在小莉到了學校,因為老師會要求小朋友不要偏食、
不可以浪費食物。反而變相地處理她自己的食物。

情境三

「爸爸,我要最新一代的機器人。」小寶理所當然的要求著。
「上星期不是才買了一個給你,怎麼現在又要買新的」爸爸疑惑的問。
「那個已經出了最新版的了,大家都有,人家也要啦!」小寶開始耍賴。
爸爸不想理會,決定拉著小寶離開玩具區,小寶見狀開始賴在地上不走,
大哭大鬧。又是一齣在兒童玩具區最常上演的戲碼。
結局不是父母妥協,就是小孩含著眼淚被拉離現場。

參、 原因分析

造成幼兒不珍惜物品有以下幾點可能的原因:

一.得到太過容易,以致於不懂得珍惜

現在的父母有時候會因為繁忙的工作,無法陪伴幼兒成長,
而儘量滿足幼兒的需求,讓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長期累積之下,自然養成幼兒喜新厭舊的壞習慣。

二.失去新鮮感

年幼的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總是會感到好奇,玩具或是其他東西,
一旦失去了新鮮感,就會擺到一旁。

三.父母身教

父母就是幼兒學習的對象,父母有可能也是有這樣的情況,造成幼兒的學習。
同時,父母若是對於幼兒喜新厭舊的習慣沒有多加注意或者是糾正,
幼兒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被允許的。再犯的可能性也就會越來越高。

四.受到電視等媒體的影響

電視上玩具或者是吸引幼兒注意的物品廣告推陳出新,
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之下,幼兒自然而然會希望自己擁有最新的玩具或是遊戲。
如果父母又順應孩子的要求,愛物惜物的習慣也只能空口說白話,
很難真正的養成。


肆、 建議

一、 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父母親平日對於幼兒的注意和適時的引導都是相當重要的,
千萬不可以抱著「只要他長大了自己就會改善」這樣的心態,
因為有很多事,孩子都是需要教導的。
而父母就是陪伴他們成長過程中,主要負責教導他們的人。
所以,當父母縱容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更不會珍惜物品了,
玩具壞了就丟掉!鞋子髒了就扔掉!
所以,家裡玩具垃圾越來越多,買新衣新鞋更像是家常便飯。
各式產品日新月異,孩子不斷追求最新、最流行的東西,
父母無限量供應孩子的需求,就養成了孩子浪費的惡習。

二、解決策略

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愛惜物品呢?以下的建議提供您參考

(一)學會收拾與整理

要孩子養成良好的收拾習慣並不難,只要一段時日持續的督導,
孩子就會做得很好。物品破損了,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修補,
讓孩子把自己當作物品的醫生,將生病的物品修復好,從遊戲中激起惜物的心情。

(二)舊愛變新歡

當孩子提起玩具不好玩了,想買新的玩具時,父母可以參考坊間的「廢物利用」書籍,
和孩子討論如何將玩具重新改造,變成另一個新奇的物品。
在親子動手改造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舊愛變新歡,還可以增添親子合作的樂趣。
除了玩具,家中的寶特瓶、廢紙盒,也可以收集起來,做出兼具環保概念和創意的藝術作品,
這樣不但可激發孩子的創造思考力,也能建立起珍愛資源、物盡其用的觀念。

(三)跳蚤市場

孩子的玩具難免因為年齡的增長而不適用,這時不妨將這些玩具或學用品捐贈他人,
或是在社區或班級裡舉辦跳蚤市場。在跳蚤市場裡,孩子們一起學習處理使用過的物品,
讓玩具或學用品找到新主人,了解資源共享的好處,彼此間的情誼也可以在活動中交流。

(四)購物家規

孩子總是有基本的物慾需求,這時候,訂定「購物家規」可以解決孩子一時興起的購物慾。
購物家規該怎麼訂定呢?您可以跟孩子討論後,訂定一些原則,
例如:多久可以買一次喜歡的玩具、書籍、衣物或其他物品;
沒有辦法購買時,可以用租借等方式代替;
奢華的物品盡量不要買,能用就好,並非得使用名牌才可;
沒有必要的東西,就一定不買…。
購物家規一旦訂定出來,就要堅守原則,
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若是有特殊情況,可以再和孩子重新檢討購物家規的內容,
讓購物家規有一個彈性的空間。

(五)參觀與感恩

製造機會,帶孩子參觀食品、物品的製造廠,
讓孩子了解一樣食品或一件物品的產出,是經過很多人的努力,
再經由父母出錢購買,孩子才能取得想要的東西。
藉著這樣實地參訪與討論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體會身邊物品得來不易,
孩子在使用這些物品時,就能夠心存感謝,懂得珍惜。

(六)以身作則

孩子是模仿高手,身邊的人物都是最佳的模仿對象,
想要養成孩子良好的品格,最基本的就是父母本身的好榜樣。
當我們在要求孩子時,自己一定要先有這樣的行動力,
孩子在耳濡目染下,自然會學習父母行為模式。
父母在購買家庭物品時,就要留意是否適量,千萬不要購買多餘無用的東西。
否則孩子看在眼裡,當他想買東西時,也會養成「想買就買,想要就要」的不良習慣。
在教導孩子時,不僅是要讓孩子做到,父母也要遵守,這樣孩子便能心服口服,
全家人愛物惜物的動力也更會強,更有效果。
「愛物惜物」不是一個口號,
而是要親身力行,唯有全家人一起做,才能達到想要的功效呢!


伍、 反思性問題

一、 如果遭遇到長輩放縱幼兒這樣不珍惜物品、浪費食物的行為,您會如何與長輩進行溝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IENLAB131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