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楚瑛
壹、 引言
「記得湯要吹涼了再喝,不然會燙到喔!」;
「小心喔!熱湯上桌,不要靠近。」
這樣的話語是否覺得很熟悉,不只是提醒家人,
同時也提醒孩子要小心,不然會被燙著。
但有時再怎麼小心提醒,孩子還是會不小心燙著…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寒冷的冬天夜晚,媽媽怕小靜睡覺蓋的被子不夠暖和,便準備了電毯讓小靜蓋。
媽媽卻沒注意到,電毯的溫度過高,一晚下來,燙著了小靜…
情境二
「喝湯之前要先吹吹喔!」媽媽對著小靜說。小靜沒耐心的吹了一、兩口便咕嚕咕嚕的把湯喝下肚,湯匙才一離開嘴巴,湯就跟著吐在碗裡,伸著紅通通的舌頭直說好燙好燙…
情境三
媽媽要幫小靜洗澡,讓小靜自己先去放洗澡水,小靜腳一放進浴缸馬上把腳伸出來,
媽媽用手試了一下水溫,才發現浴缸裡的水熱的嚇人,也難怪小靜腳一身進去就伸出來…
參、 原因分析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燙傷的形成,以本個案的情境為例,可聯想到各式不同的原因。
簡單分述如下:
情境一和三的狀況,因為父母的疏忽而導致孩子燙傷。
會讓孩子燙傷的電器用品不只電毯,舉凡電暖氣、插座都是會造成燙傷的因素之一。
而洗澡時水溫的控制沒有拿捏好一樣會造成燙傷。類似的情形也會發生在廚房中,
端著熱油熱湯時,若未小心提醒孩子,孩子很容易因為誤碰而燙傷。
玩打火機與火柴等易燃類的物品,也很容易讓孩子燙傷。
另外則是在孩子在吃東西時,也很容易因為沒有注意食物的熱度而讓口腔、舌頭燙傷。
肆、 建議
一. 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家庭環境中,要導致燙傷的因素很多,但很多時候只要細心一些,就能巧妙的避開。
平日的家庭生活中,就要建立孩子相關的知識,讓孩子瞭解其嚴重性。
若孩子不慎燙傷時,不可誤信偏方塗抹牙膏、醬油等類的東西,
應該按照燙傷的急救步驟「沖、脫、泡、蓋、送」處理。
二. 解決策略
(一) 教孩子辨識會燙傷的物品
電磁爐、烤箱、熱水、熱湯、火柴、打火機、蠟燭、電暖器、機車的排氣管…等,
都屬形成燙傷的因子,教會孩子學習辨識,從生活中保護自己。
(二) 教孩子學會燙傷的基本急救步驟
建立孩子燙傷時應有的基本急救步驟「沖、脫、泡、蓋、送」,減緩燙傷帶來的疼痛與傷害。
(三) 生活細節注意
例如洗澡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或者是家長先試過水溫再讓孩子洗澡。
在廚房烹煮時,不要讓孩子在廚房進出、遊玩。
伍、 反思性問題
一、 您家的小寶貝是否燙傷過?燙傷的情形與本個案列舉的相同嗎?
試著說說您是怎麼處理的?
二、 您如何教導家中的小小幼兒辨識會燙傷人的物品?
這些會燙傷人的物品是否已盡量收納在幼兒接觸不到的地方了呢?
- Jan 21 Mon 2013 13:30
「媽媽,好燙喔!」─如何避免孩子燙傷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