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楚瑛
壹、 引言
現代人普遍都生的少,家中的每一個小孩都是手中的寶,
也因此對於小孩們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應,
因為愛他們所以想要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但對於幼兒這樣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敏敏是個五歲的小女孩,她最期待每天早上學校的角落時間了,
她可以利用積木排出許多她喜歡的東西,但今天敏敏要的積木被其他人拿走了,
敏敏對這那個小朋友說:「我要用!給我!」然後就用力的從另一個小朋友手中拿過積木!
再小心翼翼的將積木疊上自己的作品,
然後敏敏將整桶積木都抱在懷裡說:「這些都是我的!不准拿!我要組裝一組火車。」
情境二
「我要買這個!媽媽!」敏敏站在大賣場的玩具櫃前對媽媽說。
「這個家裡很多了!不要買了!」
「不管!不管!你之前都會買給我!我就是要這個!」敏敏開始哭鬧!
「敏敏!」
敏敏完全聽不進媽媽的話,索性在賣場就哭鬧了起來……
參、 原因分析
一、缺乏與手足互動
上述情境一中的敏敏很有可能是因為缺乏與手足互動的經驗,
在家中都為一人獨大的關係,因此在與同儕相處時缺少合作、溝通、協調與分享的經驗。
二、自我中心
情境一中的敏敏是個五歲的幼兒,五歲的幼兒正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思期,
在這個時期的幼兒也較以自我為中心,較少能顧慮同理他人的感受。
三、 父母溺愛
孩子往往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家中要求什麼,父母都會盡量滿足,
而捨不得加以管教。父母過於溺愛的結果會造成幼兒過度自我中心、挫折忍受力低。
同時因為現代人工作忙碌,親子間缺少時間相處,父母有補償心態,
於是任孩子予取予求,也就容易造成上述情境二中敏敏的行為。
肆、 建議
一、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一)適度的管教
現代人生的少,也因此容易過於溺愛孩子。但「愛」孩子並非「寵」孩子。
「愛」孩子的父母對於幼兒出現的不當行為仍會改予適時且合宜的指正,
因為「愛」他們,所以期待孩子能擁有良好的品格及端正的行為,也藉此培養幼兒的挫折忍受力。
(二)社會化的重要性
人是群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是依賴他人而生存的。
所以父母需理解「人際關係」也是幼兒相當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此父母需適時的給予孩子與同儕相處的機會,並適時的協助引導幼兒和他人的互動方式。
二、解決策略
(一)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
幼兒的發展是從「自我」轉向「群己」,
若父母能給予幼兒與其他幼兒共同活動、相處的機會,
如:主動邀請幼兒的朋友到家中,或者是到公園和其他幼兒共同遊戲,
透過和其他幼兒共同分享、交流,幼兒能開始慢慢建立與其他又兒相處的能力。
(二)父母的身教
父母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幼兒,
因此父母必須以身示範,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熱於與他人分享,
而對待他人也都抱持著同理心,如此幼兒在耳濡目染下,也能擁有良好的行為。
(三)和幼兒分享感覺
父母可以主動和幼兒分享感覺,讓幼兒理解你的感覺和他的感覺不同,
除了可以拉近親子間的關係外,也可讓幼兒明白其他人和他的感覺會有不同。
如:父母可與幼兒分享自己的感覺:「我覺得好傷心、好難過!」讓幼兒體會他人感受。
(四)提供角色扮演的機會
父母可和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隨著角色的轉換、不同,
讓幼兒體會每個人的不同。例如:與幼兒一起玩扮家家酒。
(五)繪本共讀
父母親也可藉著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
挑選合適相關主題的繪本與幼兒共同閱讀、討論,
在討論中,父母可以發現幼兒的想法,並給予適時的引導。
(六)事先約法三章
在和其他幼兒相處或遊戲前,向幼兒強調共享共用的觀念,
並給予事前規範,例如:要求幼兒先詢問已經在玩玩具的幼兒可不可以一起玩或借來玩,
如同時想玩同一種玩具時,就採輪流玩的方式,每個人玩十分鐘。
帶幼兒出門購物前,先與幼兒約定好要購買物品的金額或數量,
且依照約定的金額或數量徹底執行,不因幼兒哭鬧而妥協。
伍、 反思性問題
一、當幼兒獨佔玩具時,您的處理方法為何?你會利用上述哪種方法處理呢?
二、您會採用何種方式,增家幼兒與其他同儕相處的機會呢?
壹、 引言
現代人普遍都生的少,家中的每一個小孩都是手中的寶,
也因此對於小孩們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應,
因為愛他們所以想要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但對於幼兒這樣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敏敏是個五歲的小女孩,她最期待每天早上學校的角落時間了,
她可以利用積木排出許多她喜歡的東西,但今天敏敏要的積木被其他人拿走了,
敏敏對這那個小朋友說:「我要用!給我!」然後就用力的從另一個小朋友手中拿過積木!
再小心翼翼的將積木疊上自己的作品,
然後敏敏將整桶積木都抱在懷裡說:「這些都是我的!不准拿!我要組裝一組火車。」
情境二
「我要買這個!媽媽!」敏敏站在大賣場的玩具櫃前對媽媽說。
「這個家裡很多了!不要買了!」
「不管!不管!你之前都會買給我!我就是要這個!」敏敏開始哭鬧!
「敏敏!」
敏敏完全聽不進媽媽的話,索性在賣場就哭鬧了起來……
參、 原因分析
一、缺乏與手足互動
上述情境一中的敏敏很有可能是因為缺乏與手足互動的經驗,
在家中都為一人獨大的關係,因此在與同儕相處時缺少合作、溝通、協調與分享的經驗。
二、自我中心
情境一中的敏敏是個五歲的幼兒,五歲的幼兒正處於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前運思期,
在這個時期的幼兒也較以自我為中心,較少能顧慮同理他人的感受。
三、 父母溺愛
孩子往往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家中要求什麼,父母都會盡量滿足,
而捨不得加以管教。父母過於溺愛的結果會造成幼兒過度自我中心、挫折忍受力低。
同時因為現代人工作忙碌,親子間缺少時間相處,父母有補償心態,
於是任孩子予取予求,也就容易造成上述情境二中敏敏的行為。
肆、 建議
一、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一)適度的管教
現代人生的少,也因此容易過於溺愛孩子。但「愛」孩子並非「寵」孩子。
「愛」孩子的父母對於幼兒出現的不當行為仍會改予適時且合宜的指正,
因為「愛」他們,所以期待孩子能擁有良好的品格及端正的行為,也藉此培養幼兒的挫折忍受力。
(二)社會化的重要性
人是群居的動物,每個人都是依賴他人而生存的。
所以父母需理解「人際關係」也是幼兒相當重要的能力之一,
因此父母需適時的給予孩子與同儕相處的機會,並適時的協助引導幼兒和他人的互動方式。
二、解決策略
(一)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
幼兒的發展是從「自我」轉向「群己」,
若父母能給予幼兒與其他幼兒共同活動、相處的機會,
如:主動邀請幼兒的朋友到家中,或者是到公園和其他幼兒共同遊戲,
透過和其他幼兒共同分享、交流,幼兒能開始慢慢建立與其他又兒相處的能力。
(二)父母的身教
父母為幼兒學習的楷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著幼兒,
因此父母必須以身示範,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熱於與他人分享,
而對待他人也都抱持著同理心,如此幼兒在耳濡目染下,也能擁有良好的行為。
(三)和幼兒分享感覺
父母可以主動和幼兒分享感覺,讓幼兒理解你的感覺和他的感覺不同,
除了可以拉近親子間的關係外,也可讓幼兒明白其他人和他的感覺會有不同。
如:父母可與幼兒分享自己的感覺:「我覺得好傷心、好難過!」讓幼兒體會他人感受。
(四)提供角色扮演的機會
父母可和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隨著角色的轉換、不同,
讓幼兒體會每個人的不同。例如:與幼兒一起玩扮家家酒。
(五)繪本共讀
父母親也可藉著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
挑選合適相關主題的繪本與幼兒共同閱讀、討論,
在討論中,父母可以發現幼兒的想法,並給予適時的引導。
(六)事先約法三章
在和其他幼兒相處或遊戲前,向幼兒強調共享共用的觀念,
並給予事前規範,例如:要求幼兒先詢問已經在玩玩具的幼兒可不可以一起玩或借來玩,
如同時想玩同一種玩具時,就採輪流玩的方式,每個人玩十分鐘。
帶幼兒出門購物前,先與幼兒約定好要購買物品的金額或數量,
且依照約定的金額或數量徹底執行,不因幼兒哭鬧而妥協。
伍、 反思性問題
一、當幼兒獨佔玩具時,您的處理方法為何?你會利用上述哪種方法處理呢?
二、您會採用何種方式,增家幼兒與其他同儕相處的機會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