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楚瑛
壹、 引言
寶寶出生後就與父母建立了親密的依附關係,
因此父母對於幼兒來說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該如何讓家中小寶貝學習分離、說再見呢?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美美滿四歲了,今天是美美進入幼稚園的第一天,
美美可高興了,一大早就興高采烈的背著書包開開心的上學去了。
一到校門口,美美看到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門口和其他小朋友分開,
美美牽著媽媽的手怎樣都不願意放開。
美美緊緊的抱住媽媽大腿,不讓媽媽離開,
眼淚撲溯溯的掉個不停,她不要上學、她討厭學校…..
情境二
「媽媽你要去哪裡?我跟你去!!」
眼尖的美美看到媽媽拿起包包準備出門,就連忙跟在媽媽身邊問東問西的。
「媽媽出門辦事情,美美乖!乖乖在家唷!媽媽等等就回來了!」
「我不要!嗚~我要跟你去!嗚~」美美哭得好傷心啊!
情境三
「美美!該回房間睡覺了!」媽媽催促著美美上床睡覺。
「我不要!我不要睡覺!」
「時間到了!該睡覺了!」
「我不要!人家還不想睡!你陪我!嗚~」
每到睡覺時間,美美總要媽媽三催四請才上床睡覺,
而美美總是要媽媽在一旁陪伴到美美睡著,
媽媽才能夠離開,每天的上床睡覺時刻成了美美和媽媽的拉鋸戰……
參、 原因分析
一. 分離焦慮
如上述例子中美美與媽媽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不安的情緒,
可稱為“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分離焦慮可能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只是程度上輕重不同,
除了表現在不願上學外,可能還會表現在害怕獨自一人在家時,
獨自一個人睡覺等其他行為上。
分離焦慮主要是來自於對熟悉的照顧者離開的害怕和傷心。
其影響可能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
會出現睡不好,做惡夢、夢囈、煩躁、食欲不振、心悸多汗等症狀,
有些孩子可能還會發生感冒、腹瀉等疾病。
心理學研究指出,親子關係的建立從出生甚至於自胎兒期即開始互動建立。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開始體認到父母為其主要照顧者,
彼此間開始建立依附關係。
當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已建立情緒及社會的依附關係後,
一旦經歷分離,分離焦慮的情緒容易出現。
二. 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孩子自身所擁有的個性、氣質與父母的教養風格塑造成孩子的行為,
上述情境中美美的行為也可能是來自於對於新環境的害怕與恐懼,
美美的行為反映出她內心的焦慮與害怕,她需要時間去適應以及父母的鼓勵。
三、不愉快的分離經驗
美美的行為也可能源自於先前不愉快的分離經驗,
所以孩子對於相同情境發生,更易感到不安及焦慮害怕,也因此哭鬧地嚴重。
四、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過度保護、溺愛,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性強、獨立性低,
過分呵護限制孩子與外界的接觸,易限制影響孩子自理及與外界交往的能力,
進一步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面對新環境以及與父母親分離,容易感到不適應。
肆、 建議
一、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一)、體貼和同理心
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害羞害怕,就責備批評孩子,
相反的要同理孩子的心情,尤其在他人面前,更要體諒孩子不能責備孩子。
(二)、態度堅定並鼓勵幼兒
父母不要因為捨不得孩子哭鬧就依循孩子的要求─不要上學。
父母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並且鼓勵孩子,
以依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適應新情境、新環璄,
如果父母立場不堅定,依照孩子的要求反覆變更,
如此一來孩子容易養成以哭鬧來達到目的,那麼上學便成為一件難事了!
二、解決策略
(一)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讓孩子有機會可以練習面對陌生的環境,讓孩子慢慢學習和他人相處互動,
或者多讓孩子有與同儕一同遊戲互動的機會。
(二)轉移注意力
可請學校老師或小朋友利用有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
讓孩子感受學校是個新奇有趣的地方,使他喜愛於上學。
(三)與孩子溝通
和孩子溝通說明清楚自己離開的理由,並且可以進一步和幼兒約定來接他的時間,
而該時間一到,一定要準時出現,
建立幼兒的信任感,使幼兒因確信你會來接他而放心留下。
(四)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的獨立行為,並且明確具體的說出孩子值得鼓勵的行為。
例如當看到孩子與其他幼兒有所互動時,
可以鼓勵孩子:「我今天看到你和某某某一起玩,你看起來玩得很的開心,
我看了也好開心喔,我知道你是個喜歡交朋友的孩子。」
藉著機會鼓勵孩子主動與他人互動,喜愛上學。
(五)安全感的替代品
可以準備幼兒平時常會抱的玩偶、小毛巾等,告訴幼兒它們都會陪著他,
給予幼兒在陌生環境中些許的安全感。
(六)在家創造與幼稚園相同的作息表
讓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時間表,可以和幼稚園一樣,
如此一來孩子在進入幼稚園後,較容易進入幼稚園團體作息的生活。
(七)暫時陪伴
父母在開學前一個禮拜,可先暫時陪伴孩子適應學校環境,
而陪伴時間可由一開始的一整天慢慢縮減時間,到孩子自己獨立上學。
(八)適度宣洩情緒
每個人難免都會有不安、害怕、恐懼的情緒,
當孩子擁有這樣負面的情緒時,
成人可以允許他們適度宣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找一個出口。
(九)與孩子一同分享
父母可以在孩子放學後,與孩子一同分享今天上學的點點滴滴,
並且鼓勵孩子展現在學校學習成果,
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喜愛上學,同時也促進親子間的關係。
伍、 反思性問題
一、成人與孩子常有許多口頭上的約定,
如:等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囉!想想看您是否曾因為要安撫幼兒的情緒,
隨口允諾幼兒某些事,但事後並未做到,
請想想看這是否對於孩子造成影響?什麼影響?未來該如何改進?
二、試著回想生活中幼兒與您分開時,是否有產生分離焦慮的情況?
(一) 分離焦慮的情形是否頻繁?是只有在特定某些時候?通常是什麼時候?
(二) 每次分開都會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嗎?想想看這是為什麼?
(三) 造成的原因是幼兒的氣質亦或者是您與幼兒間的相處關係呢?
(四) 你會應用前述的哪個策略去處理?為什麼?效果如何?
壹、 引言
寶寶出生後就與父母建立了親密的依附關係,
因此父母對於幼兒來說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該如何讓家中小寶貝學習分離、說再見呢?
貳、 故事情境
情境一
美美滿四歲了,今天是美美進入幼稚園的第一天,
美美可高興了,一大早就興高采烈的背著書包開開心的上學去了。
一到校門口,美美看到許多爸爸媽媽都在門口和其他小朋友分開,
美美牽著媽媽的手怎樣都不願意放開。
美美緊緊的抱住媽媽大腿,不讓媽媽離開,
眼淚撲溯溯的掉個不停,她不要上學、她討厭學校…..
情境二
「媽媽你要去哪裡?我跟你去!!」
眼尖的美美看到媽媽拿起包包準備出門,就連忙跟在媽媽身邊問東問西的。
「媽媽出門辦事情,美美乖!乖乖在家唷!媽媽等等就回來了!」
「我不要!嗚~我要跟你去!嗚~」美美哭得好傷心啊!
情境三
「美美!該回房間睡覺了!」媽媽催促著美美上床睡覺。
「我不要!我不要睡覺!」
「時間到了!該睡覺了!」
「我不要!人家還不想睡!你陪我!嗚~」
每到睡覺時間,美美總要媽媽三催四請才上床睡覺,
而美美總是要媽媽在一旁陪伴到美美睡著,
媽媽才能夠離開,每天的上床睡覺時刻成了美美和媽媽的拉鋸戰……
參、 原因分析
一. 分離焦慮
如上述例子中美美與媽媽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不安的情緒,
可稱為“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
分離焦慮可能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只是程度上輕重不同,
除了表現在不願上學外,可能還會表現在害怕獨自一人在家時,
獨自一個人睡覺等其他行為上。
分離焦慮主要是來自於對熟悉的照顧者離開的害怕和傷心。
其影響可能表現在飲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
會出現睡不好,做惡夢、夢囈、煩躁、食欲不振、心悸多汗等症狀,
有些孩子可能還會發生感冒、腹瀉等疾病。
心理學研究指出,親子關係的建立從出生甚至於自胎兒期即開始互動建立。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會開始體認到父母為其主要照顧者,
彼此間開始建立依附關係。
當孩子與主要照顧者已建立情緒及社會的依附關係後,
一旦經歷分離,分離焦慮的情緒容易出現。
二. 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孩子自身所擁有的個性、氣質與父母的教養風格塑造成孩子的行為,
上述情境中美美的行為也可能是來自於對於新環境的害怕與恐懼,
美美的行為反映出她內心的焦慮與害怕,她需要時間去適應以及父母的鼓勵。
三、不愉快的分離經驗
美美的行為也可能源自於先前不愉快的分離經驗,
所以孩子對於相同情境發生,更易感到不安及焦慮害怕,也因此哭鬧地嚴重。
四、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過度保護、溺愛,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性強、獨立性低,
過分呵護限制孩子與外界的接觸,易限制影響孩子自理及與外界交往的能力,
進一步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在面對新環境以及與父母親分離,容易感到不適應。
肆、 建議
一、父母心態上的調整
(一)、體貼和同理心
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害羞害怕,就責備批評孩子,
相反的要同理孩子的心情,尤其在他人面前,更要體諒孩子不能責備孩子。
(二)、態度堅定並鼓勵幼兒
父母不要因為捨不得孩子哭鬧就依循孩子的要求─不要上學。
父母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並且鼓勵孩子,
以依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適應新情境、新環璄,
如果父母立場不堅定,依照孩子的要求反覆變更,
如此一來孩子容易養成以哭鬧來達到目的,那麼上學便成為一件難事了!
二、解決策略
(一)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讓孩子有機會可以練習面對陌生的環境,讓孩子慢慢學習和他人相處互動,
或者多讓孩子有與同儕一同遊戲互動的機會。
(二)轉移注意力
可請學校老師或小朋友利用有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
讓孩子感受學校是個新奇有趣的地方,使他喜愛於上學。
(三)與孩子溝通
和孩子溝通說明清楚自己離開的理由,並且可以進一步和幼兒約定來接他的時間,
而該時間一到,一定要準時出現,
建立幼兒的信任感,使幼兒因確信你會來接他而放心留下。
(四)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的獨立行為,並且明確具體的說出孩子值得鼓勵的行為。
例如當看到孩子與其他幼兒有所互動時,
可以鼓勵孩子:「我今天看到你和某某某一起玩,你看起來玩得很的開心,
我看了也好開心喔,我知道你是個喜歡交朋友的孩子。」
藉著機會鼓勵孩子主動與他人互動,喜愛上學。
(五)安全感的替代品
可以準備幼兒平時常會抱的玩偶、小毛巾等,告訴幼兒它們都會陪著他,
給予幼兒在陌生環境中些許的安全感。
(六)在家創造與幼稚園相同的作息表
讓孩子在家中的作息時間表,可以和幼稚園一樣,
如此一來孩子在進入幼稚園後,較容易進入幼稚園團體作息的生活。
(七)暫時陪伴
父母在開學前一個禮拜,可先暫時陪伴孩子適應學校環境,
而陪伴時間可由一開始的一整天慢慢縮減時間,到孩子自己獨立上學。
(八)適度宣洩情緒
每個人難免都會有不安、害怕、恐懼的情緒,
當孩子擁有這樣負面的情緒時,
成人可以允許他們適度宣洩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找一個出口。
(九)與孩子一同分享
父母可以在孩子放學後,與孩子一同分享今天上學的點點滴滴,
並且鼓勵孩子展現在學校學習成果,
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喜愛上學,同時也促進親子間的關係。
伍、 反思性問題
一、成人與孩子常有許多口頭上的約定,
如:等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囉!想想看您是否曾因為要安撫幼兒的情緒,
隨口允諾幼兒某些事,但事後並未做到,
請想想看這是否對於孩子造成影響?什麼影響?未來該如何改進?
二、試著回想生活中幼兒與您分開時,是否有產生分離焦慮的情況?
(一) 分離焦慮的情形是否頻繁?是只有在特定某些時候?通常是什麼時候?
(二) 每次分開都會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嗎?想想看這是為什麼?
(三) 造成的原因是幼兒的氣質亦或者是您與幼兒間的相處關係呢?
(四) 你會應用前述的哪個策略去處理?為什麼?效果如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